星期四, 2 5 月, 2024

Netflix 與 iTunes 的電影封面

我蒐集了全面啟動裡的陀螺、瘋狂麥斯的方向盤和鬼店的斧頭...

Breaking the 4th Wall: 在戲劇、電影與資料視覺化敘事設計的應用

圖片來源:itl.cat 打破第四牆?什麼是第四牆? 「 第四牆 」一詞是源自劇場。在大多數現代劇院設計中,舞台將由三個物理牆以及一個看不見的、虛構的第四面牆組成,這第四面牆將劇中角色的世界與觀眾的世界區分開來。在大多數的寫實和自然主義的戲劇中,演員在演出時假裝觀眾不存在,觀眾則只是坐在觀眾席觀看演出,台上的角色並不會、或不能與台下觀眾互動。 Breaking the fourth wall,打破第四牆是違反在戲劇中普遍採用的表演慣例,這是一種越界。角色透過跟觀眾對話,表達一種喜劇效果,或是讓觀眾關注戲劇性,或是角色藉此表達出內心話。除了舞台劇外,第四牆的概念,也延伸到其他媒體,例如電影、電視、遊戲或書籍。 當角色認知到觀眾的存在時,第四道牆就打破了。

世界最美教科書展

平常就喜歡搜集圖文並茂的書,看了日本中小學校教科書覺得想收藏?我想日本人的美感教育與職人精神,從小便慢慢植入思想的深處。他們可以用整頁的篇幅,讓你細看藝術品的細節,再告訴你它的製程。而不是用一個只佔三分之一版面的圖塊,做簡略的文字介紹。 他們將福島核災納入日本發電歷史,加上精緻的核電廠解構圖,告訴你發電流程。台灣教科書可以教我們蘭亭序歴史面向,日本教科書卻把它等比放在書中,教你如何欣賞、書寫與比較字體。然後突然想到,日本節目「自給自足一人農業」,主人翁能夠那麼多才多藝,什麼都可以手工製造,只要把這些教科書都讀得通透,去多方面應用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古畫的落款是Logo,仇英是種Brand

上次看完鄭問展後還接著看了故宮兩個展,其中「偽好物–十六至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十分有趣。「偽好物」就是臨摹真跡到具有一定的水準,而產生藝術價值的假畫。蘇州在明清時代是最著名規模最大的書畫造假中心,這裡賣的假畫統稱為「蘇州片」。當然就像現代仿品有A貨,B貨,C貨,偽好物就好比是A貨。最初臨摹作品廣布流傳有傳播教育藝術之美的用途。像清明上河圖有許多仿本較為熟知。而仇英是其中較知名的畫家之一,其臨摹之作幾可亂真。這次看蘇州片「後期」的展,其中的上林圖,有三種版本的比較。上林圖原本就是有趣的故事內容,從「子虛」「烏有」「亡是」三個虛構人物開始對話。(成語「子虛烏有」憑空捏造的人或事由此來。)策展將上林圖的元人版本、(真?)仇英版本、與(偽?)仇英版本放在一起。可以慢慢比較其中的細節、風格與用色,光是畫樹畫雲就各有不同巧妙,更不用說細看裡面的人物動作和物品,可以讓人賞玩好一陣子。個人覺得這樣「大家來找碴」的方式,做為欣賞古畫的入門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可惜我錯過了「前期」的展。 網站也有趣http://theme.npm.edu.tw/exh107/SuzhouFakes/ch/index.html#main

音樂的視覺想像力

來看看音樂的表情與樂器堆疊的厚度。用視覺的想像力和故事,來訓練如何演奏與詮釋一首曲子,或許是個不錯的方式。

我走過的那些城市

透過街道,可以深刻地體驗一個城市,並了解珍雅各 Jane Jacobs 在<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裡,所形容的「有機」。

趨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