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有沒有立場?若是拿這個問題去詢問一般閱聽眾,我想八成以上都會不加思索的回答:「有!」;但媒體應該不該有立場?在這個問題上,社會大眾的意見或許就會有所分歧。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1962年,當時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刊登了一篇批評德國政府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核武軍事合作計畫之報導,揭露其在裝備上與軍事部署上存在重大缺陷,不足以應對來自蘇聯的軍事威脅。此舉被當時的國防部長以「叛國罪」動用司法追捕總編輯與多名記者,搜索並查封編輯部,這一事件震驚全國,也引發全國新聞界的聲援,最後催生出著名的「BVerfGE 20,162號判決」。

德國憲法法院的釋憲判決中,大法官們明確定義了媒體與民主關係,判決中表明「新聞自由不受公權力控制、不屈服於審查制度,此為民主社會的基石,尤其是自由、定期出版的政治新聞媒體,更是當代民主所不可或缺。公民在做出政治決定前,必須能獲取詳盡的資訊,同時必須了解並衡量他們的觀點。媒體必須維繫這樣永不停歇的討論,創造資訊的流通並引導公共辯論,媒體自身也必須採取立場,在公共爭執中反覆論證,做為確立方向的力量,幫助公民作出判斷與決定。」(原文見:聯邦憲法法院的決定案文

德國的釋憲判決確認媒體立場的存在,是為了在公共事務的爭議中提供詳盡的資訊,使輿論得以在反覆論證中取得共識,但在台灣,媒體立場卻是一種很玄妙的存在,不能說破,卻又無法忽視,尤其某些立場往往推升了對公共事務的爭議,失去了反覆辯證的功能。

若以報紙媒體有限的版面來看,每日頭版頭條的新聞取材、版面配置,標題與照片的選取,甚至是報導內文的書寫方式,都能夠看出媒體的立場感;於是我們可以從比較不同的媒體,參透媒體的立場,並更能拼湊出事件的全貌。面對新聞,你會看見自己想看的,或是看見媒體想給你看的。

從2019年9月21日四大報可以看出,自9月16日索羅門群島與我斷交後,9月20日吉里巴斯也與我宣布終止外交關係,五天內失去二個外交友邦,此一事件成為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的頭版頭條,並且均採用大篇幅的跨版面報導,而且呈現方式均採標題、照片、圖表與文字論述。

以標題來看,聯合報副標著重在「邦交國剩15個」,另提到韓國瑜對此事件認為辣台妹會推給「中共打壓」,中國時報副標著重在蔡政府「兩岸外交政策失當」;二大報對於斷交事件的解讀,均脫不了「對岸」扮演的關鍵角色。 從其他關鍵字來觀察,聯合報點出「蔡政府」、「辣台妹」、「韓國瑜」,明顯將斷交事件引導至總統大選的攻防上;中國時報則凸顯出「二岸」與「外交」,將斷交事件與政府的兩岸論述掛鉤。

聯合報 中國時報蘋果日報
主標蔡政府5天斷2國5天斷2邦交壓迫台灣,介選密謀曝光
昨與吉里巴斯斷交 邦交國剩15個 韓:辣台妹只有「中共打壓」這一招 兩岸外交政策失當 吉里巴斯再失守 習近平親自操刀 蔡英文回嗆:一國兩制不可能
導言繼本周一我與索羅門群島斷交後,外交部長吳釗燮昨天宣布與吉里巴斯斷交,終止兩國自二○○三年以來的外交關係,邦交國數量降至十五個。五天內發生兩起斷交事件,是民選總統以來首見,蔡英文總統表示非常遺憾,吉里巴斯放棄一個真誠的朋友,而選擇做「中國的棋子」,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16日與我國斷交,吉里巴斯昨天閃電跟進,等於5天斷2邦交國。蔡總統兩岸、外交政策再成眾矢之的,前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及國民黨都痛批蔡總統踏實外交踏不實,要求蔡英文總統道歉、外交部長吳釗燮下台,不過總統府抨擊中國野蠻行為導致斷交,宣布慰留吳。 預算無上限,中國再挖我友邦。在中國逾22億元重利誘惑下,我太平洋友邦吉里巴斯改投中國懷抱。我外交部昨主動宣布與吉國斷交,撤離大使館、中止所有合作計劃,總統蔡英文更痛批吉國寧作中國棋子,「是一個很大的錯誤。」我國安系統與歐美國家合作掌握,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為防美中貿戰失利、香港問題難解,親擬計劃不計代價挖台灣友邦,以轉移黨內問責壓力
照片外交部長吳釗燮神情凝重 外交部長吳釗燮鞠躬、蔡總統表情嚴肅 習指揮鯊魚圍攻台灣,蔡持盾牌抵抗(設計圖片)
圖說外交部長吳釗燮昨舉行記者會宣布與吉里巴斯斷交。 南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16日與我國斷交,吉里巴斯昨天閃電跟進,等於5天斷2邦交國。國民黨痛批蔡總統踏實外交踏不實,要求蔡英文總統道歉、外交部長吳釗燮下台。

三大報新聞整理 資料來源:聯合報、中國時報、蘋果日報  (本文整理)

蘋果日報則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斷交事件」,把格局放大到中國對台灣的「壓迫」及「介選密謀」上,副標則敘明習近平親自操刀對台灣欺壓,而蔡英文回嗆對「一國二制」不可能的立場。

蘋果還使用設計圖片凸顯習近平的虎視眈眈與蔡英文的奮力抵抗,雖說議題仍是繞著總統大選打轉,但主打的是中國對台灣選舉的介入與算計。 從下圖可看見二大報的圖表整理,聯合報列出之前友邦與我斷交之原因,除布吉納法索之外,大多為向我方要求金援或接受中國之金援;而中國時報的圖表主要放在下半版,並在斷交原因欄位稱:蔡政府聲稱大陸巨額金援利誘,並提示未來可能斷交的國家,值得注意的是,危險的原因仍然與中國脫不開關係。二相對照之下,答案呼之欲出,事實上可以看見近年來與我斷交之友邦,幾乎均是被中國以大額金援挖角。

至於自由時報在本日頭條新聞的挑選上,則是與其他三報脫鉤,斷交的新聞放在頭版的第三則新聞,在上半版僅能看見標題。事實上,除非出現極重要的新聞事件(當然新聞的重要性還是報社所判斷),四大報頭條選擇同一則新聞的狀況並不常見,由此亦可觀察出媒體對各類新聞事件評價的立場。

聯合報、中國時報整理圖表  來源:聯合報、中國時報

現在請閉上眼睛,靜下心來思考三秒鐘,綜上所述,中時與聯合披露的資訊其實大同小異,蘋果則帶來稍微不同的視野,但重點是,閱聽人看見了什麼?

  • 你看見的是我們被中國打壓,邦交國在金援下選擇做對岸的棋子;
  • 還是你看見的是我們在二岸與外交政策的失準,造成邦交國不斷流失;
  • 或是你看見習近平因為美中貿易戰與香港反送中事件的延燒,要靠挖角我邦交國來轉移共產黨內問責的壓力;
  • 甚至你看到的是政府把斷交事件與一國二制連結,大打政治牌?

究竟我們看見的,是報社的立場,還是自己的立場?而隱藏在「看見」的背後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思考該怎麼做,才有可能突破眼前的外交困境:

  • 邦交國應如何穩固?
  • 踏實外交應該如何進行?
  • 二岸現實應該如何論述?
  • 中共施壓應該如何因應?

若我們願意思考這些問題的本質與答案,人民才可能看透政客的口水與口號,事實上,媒體的存在價值就是為了營造社會共識在反覆的論證下取得全民的最大公約數,眼見為憑,多方驗證,別讓自己的立場影響了對新聞事件的判斷,也將媒體的立場視為是培養多元觀點的養分,才是耳聰目明閱聽人的必備條件。

國與國的建交其實是政治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儘管如此,中華民國對於友邦提供的農業、漁業、畜牧、科技、醫療等協助,均對友邦產生實際的助益,即便我國人民與邦交國有往來並不密切;此外,依照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報告顯示(參考下圖),自2008至2017年,即便我國對18個邦交國(統計至當時)貿易總額和比重由2008年5.24億美元(占我國貿易比重0.11%)上升至2017年9.92億美元(0.18%),但占我國整體對外貿易比重不及1%,顯見台灣的貿易動能並非依賴邦交國所驅動。 近年來持續的斷交事件,雖然讓中華民國僅在邦交國的數量上僅剩15個,但依照英國顧問公司Henley&Partners所公布亨利護照指數,2019年持中國民國護照可以免簽證、落地簽或是電子簽證的國家有146個,全球排名30,實務上,持有中華民國護照仍然可以自在的周遊列國,不受限制。

圖三:2008~2017 我國之18邦交國對我國與中國之貿易趨勢
圖片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
2008~2017 我國之18邦交國對我國與中國之貿易趨勢
圖片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

儘管中華民國與大多數國家並無邦交,但仍會藉由互相設立半官方的民間機構,如美國在台協會、法國在台協會、德國在臺協會、英國在台辦事處、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等,持續與各個國家推展經貿與文化互動;而因應共同打擊犯罪,與美國、菲律賓、南非簽訂刑事司法互助協議,其他合作方面,亦與日本、菲律賓簽訂漁業協定;與新加坡、紐西蘭、日本國簽訂經濟合作或投資協議等。

失去邦交國絕不等於失去朋友,相對的,關於邦交國與斷交各種衍生出來的解法與論證,才是我們期待媒體扮演的角色。


參考資料:

我國與邦交國之貿易發展趨勢分析(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 許裕佳)
 https://web.wtocenter.org.tw/Page.aspx?pid=311872&nid=256

英國顧問公司Henley&Partners https://www.henleypassportindex.com/global-ranking